会员登陆

让音乐属于每个孩子

发表时间:2017/03/31 00:00:00  浏览次数:206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摘  要   《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音乐活动是最能解放幼儿,调动其创造激情的艺术活动,然而在音乐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千差万别,每个人都会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这样教师对幼儿音乐活动的指导就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关键词   音乐活动   教育观念  指导策略


音乐活动是最能解放幼儿,调动其创造激情的艺术活动。究竟怎样做才能使音乐教学富有实效,真正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在音乐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千差万别,每个人都会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此时,教师除了接收到幼儿反馈之外,更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指导策略重新反馈到幼儿身上,形成新一轮的师生互动。


一、构建和谐幼儿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构建和谐幼儿教育,要正确把握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教师与幼儿是教育过程中两个最主要的要素,二者之间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的成与败。“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幼关系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是不可估量的。只有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有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其能力,并能促进教师与幼儿共同的身心健康。教师能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师生互动顺利开展的大前提。教师必须明确幼儿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互为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是幼儿教育成功的关键。很多时候,教师往往忽视对幼儿所传递信息的反馈的教育机智,使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教师自己的客体地位也因其隐性状态而被掩盖,这样互动变为单动,就不能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在音乐活动中,要把握好良好的师生互动的关系,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当幼儿认真倾听中,教师是活动的主体,但当幼儿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时,幼儿就是活动的客体。我们都知道,为了使师生互动能正常进行,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但这并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去实践与实施。


二、加强音乐素养,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


教师自身教育能力的高低是影响音乐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1、通过正确的观察与评价 ,了解每个幼儿   一个班上几十名幼儿,由于家庭环境、性别、个性的不同,他们在认知水平上都存在着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但他们都会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优点。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每一位幼儿的每一种特点,才能客观的获得他们的情况。在活动中教师还必须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在成功的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观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正是由于教师了解每一位幼儿的情况,在针对性的去观察,才能掌握幼儿学习的情况,为之后的互动奠定基础。



2、在设计教学活动适时调整自己的指导策略    有时幼儿的反应和表现是教师能够预见到的,对于这样的指导教师只要在活动中实施就可以了,但幼儿毕竟是一群好奇、好问、好动的孩子,他们有时的表现会让老师事先也揣测不到,这时,教师必须全面观察,及时调整自己的导策略。


3、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在音乐活动中,怎样去化解难点,让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难点呢?音乐活动《快快起床》中,幼儿先是欣赏歌曲,然后说说听到了什么并找出相应的图片,再根据歌曲进行排序。其实这一环节是为之后的“轮唱”这一难点做准备的,通过幼儿自己发现问题,集体解决问题。通过图谱的不同变化,让孩子感受、学习轮唱,激发孩子的演唱兴趣,让孩子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学会轮唱。


三、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创造欲望


1、 创设活动情景,能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


《小狗抬轿》是一首古老又有趣的童谣,配以熟悉的流行音乐旋律就成了一首活泼有趣的歌曲,深受小朋友的喜欢。因为歌词的情节性较强,我在设计时就通过提供情节图片让幼儿排序,帮助幼儿熟悉理解歌词,在反复的检验图片过程中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感知音乐的旋律从而轻松地学会演唱歌曲,并通过表情、动作、语调、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表现歌曲,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自己去体验音乐的快乐。这种灵活机智、因势利导的方法能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情景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和教育。  


2、艺术化的教学语,能激起幼儿的兴奋度


如活动前后的师幼问好等常规,就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做律动,表示音乐活动开始了,既可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又可激发幼儿的兴趣,还可间接传授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挖掘和体验音乐作品所反映的情绪、情感,然后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再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幼儿,创设一种与作品相协调的带有整体审美情境的教学情绪场。教师可随着优美的音乐,用简洁美妙的语言引导,把乐曲的意境与周围环境和谐融合起来,让幼儿在美妙的音乐意境中畅想,感受乐曲悠扬、清晰、欢快活泼的旋律美、意境美。


3、适当的节奏教学,能激起幼儿激动的情绪


如音乐活动《大雨和小雨》,歌词内容很简单,为了使幼儿不觉得单调,我从大雨和小雨的声音节奏入手,运用黄豆和大米来演奏不同的雨声: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为了让幼儿在本节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在课前与幼儿共同了解、讨论下雨时的各种情形;其次,考虑到在活动中能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演奏时的强弱特点,所以在本活动中运用生动的节奏图谱,通过幼儿亲自操作以鼓励、互动、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去。


4、适度的肢体语言,能加深幼儿体验所欣赏的内容


老师用手势代替语言,它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一般来讲,主要是眼睛和脸部的各种神态和表情,它以无声的语言向幼儿表露和传递内心的情感。炯炯有神的坚定的目光和洋溢欢欣的笑脸,能使幼儿情绪激昂,精力倍增。如在欣赏歌曲《蓝精灵》时,教师明亮有神的目光和神采飞扬的姿态,可以很快地感染幼儿,使他们充分感受蓝精灵的神态。如在唱《摇篮曲》等较为柔和和抒情色彩较浓的歌曲,教师应注意运用亲切、自然的眼神和表情来教唱,让幼儿感受摇篮曲安静、平稳的特点,便能把幼儿的情感带入如诗如画般温柔的意境中去。又如唱《小兔乖乖》、《哇哈哈》等轻快活泼的歌曲时,教师用充满稚气天真的笑脸和眼神,就更能激发幼儿的内在情感,并且能和老师的情感相融合,有表情地去进行唱歌和随着音乐节奏去进行律动表演,这样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总之,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幼儿的朋友,与幼儿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把幼儿的听觉、视觉、动觉充分调动起来,将教师“教”的策略转化为幼儿“学”的策略,让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实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标,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要将每一个幼儿带进音乐美好的境界中,在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纯洁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 2007年第三期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2、吴建琛编著  《教育语录略解》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12月


3、《上海托幼》 2007年第九期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本站部分网文来自网络,如有涉及您的利益,本站表示歉意,请及时告知准时更正。

版权所有  蓝天网

本站全体管理员热忱欢迎您的加入      蓝天网QQ群:83443441

Free Web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