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天下』漂泊者
发起人:weizi  回复数:0  浏览数:683  最后更新:2017/4/1 13:36:34 by weizi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2017/4/1 13:05:14
weizi





角  色:超级版主
发 帖 数:126
注册时间:2017/3/31
『散文天下』漂泊者
忙活了整整三天,总算把一切收拾妥当了。这是旅昆两年来的第四次搬家。


   大学毕业至今,一直住在昆明,我曾一度从这个城市最南边搬到市中心,后又从市中心搬到市中心偏南,最近再次搬到了最南边。


   搬家没有其他可担忧的事,唯一的难点在于那一大堆沉甸甸的书。想来我比较懒,每次搬家总喜欢找收购旧家具的人来把已有的家具全都拉走,去到新的住处再从新购置。但这个方法如果实施在汗牛充栋的书上自然不妥。绝无卖了书再从新买的说法。细一想,我之藏书大多源于中学时代,很多书且不论绝版,如果都卖了再一本本购置那还了得。我几乎每次的住所都在四楼以上,所以每次搬家我总需要把书一捆捆扎好,从楼上搬下来,放上车,去到新的住处,再一捆捆搬上楼。余秋雨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比喻:书不像西瓜,摔破一个西瓜不要紧,摔坏了书却叫人心疼。想来也是,就我的书,每一本几乎都认真的翻阅过数遍,整个翻阅的过程事实上是一个交流的过程,长此以往,如同挚友。书坏了去买本新的之类的事不到万不得已我是绝不实行的。这正如一位老友离你而去,尽管你结识了一位无论个人道德修养还是文化认知水平都与老友相似的新朋友,但这仅仅算作是如遇故知,而永远不是故知。


   数次搬家,总会有种漂泊之感。我不认为自己可以与诸多名誉海内的漂泊者们相提并论。他们的漂泊漂泊得太华丽,太壮观。而我所具有的仅仅是一种居于陌生的环境里无可为伴,守望星空之时默然沉思的悲悯。


   某年的春节,我独自离家来到大理。除夕之夜拎着啤酒在洱海边上游荡。整个大理城被礼花照耀得如同白昼。洱海的涟漪倒映出的夜空显得极其飘渺。拂面的微风毫无疑问是我这辈子最美好的记忆。似乎很浪漫,但并不好受,你可以说那是一种悲剧美学,但他实实在在的让人感受到了欲哭无泪。广袤无垠的湖面顿然间让人变得孤独无依。由此我觉得生命在某种意义上似乎仅仅是一个过程,在被礼花照亮的夜空里你自以为生在明媚的白昼甚至超越了白昼,在这样的假象里茕茕孑立,独自漫步,生命的过程从头到尾没有任何的依靠。至于那令人神清气爽的微风,我觉得那是人永远需要记忆的亲情,因为那天晚上我接到了好几次家里打来的电话。


   正如我前面所说,比起那些太华丽太壮观的漂泊,类似你我这种默然沉思的茕茕孑立似乎显得更有韵味。说苦,淡淡的一点儿,如同清茶。千言万语亟待倾诉,又总是无语哽咽。这完全是一种不亲身体验便无从感知的心灵体验。


   记得大学接近毕业的那段时间,我显得极为兴奋,以为终于可以拥有一个人的世界。那时甚至设想了毕业后的一切生活细节:白天上班,在一个普通的命题构建中暂时搁置自我;夜晚回到住处,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构建自我。用两种截然相对的生命状态来平衡整个生命过程。但事实是我迄今终于明白一个人的世界事实上并不是一种幸福的浪漫,他需要你表现出足够的韧性。因为你必将无法容忍太多的尤其是关于个体生命中很多问题的深思苦虑引起的无奈和感伤。幸运的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并不孤独,依枕捧卷确实是件很幸福的事。这让灵魂这个大风筝有了一根牢牢维系的绳子。


   有鉴于此,每当窗外的晨曦在不经意间射入你的眼帘的时候,你会明白自己可以很好的度过一个白天。